村网通总站 柳树湾村 751072.nync.com 欢迎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14年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上,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以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循环化、环境影响无害化, 为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目前, 中国处于农业生态转型关键时期, 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 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现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资源环境、供需矛盾等问题。尤其是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转变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活已成为民心所向。因此,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从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角度出发, 在统筹全局发展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把绿色、有机放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1 发展生态农业是新时代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村站文章广告.jpg
1.1 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 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 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环境是乡村生态环境的主体部分。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 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将助力广大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融合到农业发展道路上, 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之一。现代生态农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的核心和支柱, 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到最低, 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 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将助力广大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 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还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实现环保与发展双赢的目标[2]。同时,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会带动能源创新、生态维护、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等等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从而形成对整个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1.2 是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 农业农村作为产业和生态的重要载体, 其地位更高、作用更大[3]。新时代下, 安全、绿色、健康、多元将逐步成为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和各种农业新业态的新要求。城乡居民不仅需要农业提供种类更多、品质更高的农产品, 还需要提供生态和文化供给, 比如, 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源和更怡人的风光。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群结构的变化导致消费者对农业需求发生变化。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 也将推动中国农业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健康、多元的农产品、涉农服务和各种涉农新业态。以前没饭吃, 吃饱就很不错;现在温饱了, 就开始想着吃好、吃出健康。新时代就要求农民把优质优产摆在重要位置, 其对农业生产也提出新需求, 生产更多更好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以切实满足消费需求。当前, 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 优质、品牌农产品不多, 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实行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 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同时提供优美生态环境。
01.jpg
1.3 是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目前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 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农业高投入发展模式对环境、生态和资源的重视不够, 已导致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较为普遍, 畜禽粪便、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总体还不高, 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使农业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 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12%[4], 粮食产量增幅达260%时, 相对应的化肥增幅却高达1 100%, 化肥对增产的效用明显递减。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途径, 已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 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 也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中国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现状来看, 为了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两大目标, 就必须加快农业转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03.jpg
1.4 是对发达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经验的理性借鉴
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挤占农用地。从农业进程来看, 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都经历了效益低下的石油农业—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点的资源消耗型农业—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高效现代化绿色农业, 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对农业生产自身产生的污染加重, 经历了污染、关注、防治、保护农业环境的过程, 大约历程40余年。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 也到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阶段;从农业补贴来看, 国外农业补贴是由价格补、直接补贴再到农业生态补偿。目前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尤其是2015年开始转变, 如实施草原奖补政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等, 同时农业补贴逼近“黄箱政策”的“天花板”, 亟需用生态补偿替代先行的农业补贴政策。
2 对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反思
事实上中国生态农业是在反思石油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5], 但不可否认,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生态农业发展的不断反思与总结, 认识并改进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中国的生态农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2.1 对农业发展观的反思
14.jpg
生态农业的发展, 是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 对整个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生态优化[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王金南院士[7]指出, 中国用4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 另一方面也只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集聚”和“爆发”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 不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健康, 还可能会影响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大为缓解,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具备、要求紧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 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回答好农业发展“依靠什么”“产出什么”“留下什么”“贡献什么”等问题, 变革农业空间布局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 走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生态农业具有节约、高效、清洁、优质、持续等典型特征, 它强调农林牧副渔生产结构合理化、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质量安全化, 强调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 将农业发展方式由“两高一低” (资源高消耗、废弃物高排放、物质能量低利用) 转变为“两低一高” (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排放、物质能量高利用) 。在中国石油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历史阶段, 发展生态农业还要充分吸收现代文明成果, 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组织经营方式创新等改造和升级传统生态循环农业, 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和现代文明成果应用的重要载体, 实现从某些环节间循环到全产业链循环的升级, 从农业产业内部循环到一、二、三产融合的突破, 从小生产到适度规模化发展的跨越。